2024-09-04
来源:社区教育大讲堂
周延军,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原常务副主任。
一、高质量教育的内涵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高质量发展。在2023年5月29号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明确了发展路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这一重要论述,对建设教育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各类教育”当然也包括老年教育。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提出的一个中长期战略规划。其中专门讲到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也强调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般来讲,无论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还是其他类型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至少包括十个方面的内涵,即: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教育质量追赶、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教育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国际化。
从国际的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质量教育的理念也值得我们深思。2015年5月29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举行,139个成员国就全球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提出了从2015年~2030年之间的17个发展目标。第四个目标就专门谈到了教育,提出全球范围内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机会。优质、全纳和公平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关键词。
所以,发展高质量的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服务国家发展的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也是顺应数字技术发展的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按照系统思维,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使之成为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需要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体系更加完备、更加丰富多样、更可持续发展、更为安全可靠的教育体系。
二、发展高质量老年教育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从宏观上来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发展高质量老年教育也是新时代的一个必然要求。老年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也必须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战略为遵循,进行客观分析、系统梳理,总结得失,明确新时代社区教育高质量的愿景、目标、发展策略和路径。
早在1996年11月19号,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在福州召开第二届第二次代表大会。习近平同志发表讲话,他认为:“老年教育是老干部工作和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的教育事业。搞好老年教育,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学,才能保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对老年教育的本质理解是见仁见智。比如有的同志认为老年教育的本质属性具有双重性,即它同时兼备学习教育和文化康养的双重意义和价值。还有的专家认为,老年教育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存在。简单的抽象来讲,它就是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教育。比方说补需性的按需教育,积极休闲性的生活教育和超越性的生命教育。目前世界各国都把老年教育视为教育的组成部分,老年教育在国际上是姓“教”;老年教育应该姓"教"、名"老"、字"文",即教育是其本质属性。
2012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把老年教育纳入了终身教育体系。2017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二部分第八章“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部分,从国家教育总体战略、从国家制度层面,为老年教育发展定性、定位,标志着党和国家正式承认中国老年教育的教育性。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把老年教育事业纳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大教育体系中,对开创我国老年教育新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2021年1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了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质量,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可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从顶层设计上非常重视老龄工作和老年教育。
三、制约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面
老年教育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很多瓶颈问题制约了老年教育的发展。
一是国家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机制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形成,虽然中共中央有文件说教育部牵头制定发展规划,但就目前来讲,不容易操作;二是制度化与标准化。标准化大家都在推,制度化也在做,但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现在还是不太完善;三是教育资源的均衡与公平发展。东部、中部、西部差异很大。教育资源的均衡即使是在同一个省里边、一个地区或一个县(区),也是非常不平衡;四是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内容过于传统;五是师资专业化。以兼职教师为主是目前老年大学的现状。专职教师太少就会影响整体工作的稳定性,就会影响到事业的稳固和持续发展;六是社区老年教育。我们经常讲老年教育服务下移、资源下沉,就是解决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是优质教育资源进社区、进行政村、进学习点、进院落;七是老年教育数字化的进程。
四、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
国家层面核心是立法问题。立法可以是“终身学习促进条例”,也可以是“老年教育促进条例”。任何一种教育活动的发展都需要得到公权力的支持和推动。省市立法是基础,关键是实现国家层面立法。有了国家法律,老年教育工作才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推进,保障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包括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在内的终身教育立法现在看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当然这是从国家的层面来讲,最好现有上位法,国家这方面是亟需有一个立法。即使上面没有出台相关法律,也不影响地方制定自己的条例,比如安徽、山东等地因地制宜出台了老年教育促进条例,江苏省人大也出台了专门推动老年教育的文件。
顶层设计的另一方面即管理体制。我们一般把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就是指中小学、大学、职业教育,有校园、有正规的课程标准,有教材,有培养目标。老年大学虽然是一种教育,但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非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的特点,是一种大教育,所谓大教育就不是一个职能部门就能够解决得了的。教育部一家不行,民政部一家也不行,必须要形成一种协同治理的多元合作机制。这个机制现在不是特别完善。只靠老年教育委员会、教育局还不够,必须上升到政府层面来统筹协调。组织部老干局比较重视老干部教育,但是社区老年教育,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放大学等开展老年教育,谁来统筹、谁来协调呢?当然是党委领导下的政府规划统筹、多个部门加上社会组织形成联动。
《安徽省老年教育条例》明确: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从安徽省角度体制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而且其中专门讲到协同治理,涉及发展改革委、科技、民政、财政等的多个部门。另外,《山东省老年教育条例》也规定老年教育实行归口管理,但是这个口不是归一家,它是归了好多部门,既然不能归到一个口,那实际上就是一种分工合作。上海老年教育实行各部门协同管理、教育部门牵头的机制,实际上也是一种政府统筹。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是设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委有经费,有人员,设立了12个中心,服务整个上海市的老年教育。
(二)加强制度化、标准化建设
国家、省市、县级都应出台各类规范文件。以标准化建设思想规范老年教育各要素,是涵盖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建立建设标准的一种整体规范、依据和准则,以提升老年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助力积极老龄化的能力。指标的设立基本要涵盖领导管理、组织实施、条件保障、队伍建设、教学活动、实施成效、特色创新等多个方面。
中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认证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老年大学协会现在做的认证,包括七个主要指标,两个特色指标,28个二级指标,66个三级指标,涵盖行政管理、党建与文化、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学员管理、办学条件、学术科研、信息智能化、特色办学等9个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三)服务重心下移
对于老年教育来讲,这可能是和巩固现有成果同等重要的一个问题。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推动老龄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进各项优质服务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这里讲到的老龄工作的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这对于老年教育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这是今后较长时间内一个重点的攻坚任务,就是解决基层问题,要下到基层。
五级老年教育办学体系是指以省、市、县(区)、街道(乡镇)、村(居)五个层级为基础,构建的一个覆盖广泛、分级负责、协同推进的老年教育体系五级老年教育办学体系,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方便、高效、优质的老年教育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五级老年教育办学体系也有助于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基层老年教育包括县(区)、街道(乡镇)、村(居)三个层级的办学层次。县一级是承上启下,也是一个独立的办学实体。重心下移到县以下的街道、村居这些地方。
重心下移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强化互联网+老年教育模式,从实体性老年教育向坚持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型,大力发展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多媒体学习。在这方面,安徽省老年教育的资源整合非常好。高科技的发展能够在某些功能上替代线下学习,甚至可能学习效果比线下还要好。所以我们倡导混合式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老年大学协会、省老干部大学如何和开放大学、和职业院校体系、和高等学校拧成一股绳。所以这也是一个重心下移的一个方面。
(四)重构老年教育课程内容
1.必要性。老年大学自上世纪80年代创建,最初以离退休干部及部分知识分子为主,休闲娱乐性强。进入新世纪,由初创时期主要面对离退休干部逐步转变为面向全社会老年人,由休闲娱乐性质,逐步向教育性质转变,课程设置也随之改变。
课程内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核心环节。因为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学目标,标准很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把老年教育内容概括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养生保健、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家庭理财、闲暇生活、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十类。《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把教学内容归纳为五类:休闲艺术类(主要包括乐器、合唱、民族舞、摄影等)、养生保健类(主要包括太极拳、中医保健、按摩、健身操、养生等)、生活应用类(主要包括烹饪、花卉、旅游文化、代际沟通等)、语言文化类(主要包括写作、外语、文学、诗词、老年心理教育等)、信息技术类(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图像处理、智能手机使用等)。
2.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首先要遵循培养新时代“三有老人”的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他指出,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要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做出新贡献。
其次要体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2018 年修正本)》指出,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 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 社会生活。
再次,要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服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从5个方面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一是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二是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三是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四是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五是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第四,老年教育从“娱乐型”向“赋能型”转型发展。一是强化积极老龄观教育,实现思想赋能。新时代老年教育要适应新形势,积极老龄观应当成为老年教育的主要内容,老年大学应当成为积极老龄观教育的主要阵地,要重点强化积极老龄观教育,实现思想赋能,培育和弘扬以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参与互助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老年价值观。二是强化健康素养教育,实现健康赋能。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根据老年人对健康知识技能的强烈需求,组织权威部门和专家学者,编写健康素养提升系列教材,组织实施老年人健康素养教育专项工程。五是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实现技术赋能通过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可将老年人口负担转化为“第二次人口红利” 。老年人不只是被动接受服务照顾的客体,也是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主体,老年教育要由过去休闲娱乐型教育转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型教育更好发挥数以亿计老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五,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指引。新时代老年教育应当以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2021年11月18日)指出要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编写老年教育相关教材”。
3.老年大学教学内容改革举措。一是重构和完善课程体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培养“三有老人”的指示精神,教学重点从偏重“有快乐”,转向引导老年人发挥潜能、服务社会。在保障老年人对休闲娱乐课程需求同时,脱离对原始的传统课程和教学活动的过度依赖,逐步教学内容的“同质化”问题。进一步加强思想阵地建设,增设思政类、文化类、技能类、生活类公共课程,并纳入教学体系。加大公民素养、社会工作、老年心理、实用技能、老年维权和政策解读等课程。二是强化思政类课程建设。老年教育首要的功能是政治引领,重视政治教育。老年人的思想政治状况,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要通过老年教育首要达成。
三是强化技能类课程建设。以开发老年人的潜能为新目标,通过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重视下列方面的教学、课程服务:(1)帮助老年人参与社会生产性服务(创新创造、就业创业)。(2)帮助老年人家庭照料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活动。(3)帮助老年人政治参与、文化科技参与。(4)帮助老年人成为热心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四是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引导老年人树立终身发展理念,鼓励老年人主动参与技能培训和各类兴趣爱好活动。鼓励和引导公益性、互助性、服务性的老年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年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奉献才智、实现更高层次的老有所为搭建平台。推动老年人参与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专业技能传授、科技开发应用和咨询服务等活动,帮助老年人参与就业创业,有效挖掘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挥老年人在关心教育下一代、维护社会治安、协助调解民间纠纷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五是开发推动“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发挥潜能的课程或活动。帮助组建各种社团,活跃文化氛围;引导老年学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组成志愿者,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养老院、进农村,服务社会,发挥潜能。六是加强,协调和引领。
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发挥政府统筹作用,积极鼓励和动员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高校、职业院校、老年大学以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共同推进教材建设。最后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家层面(老龄委、教育部等)强化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系统谋划,发布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教材标准。
(五)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老年教育的协同治理是指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下,各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为目标,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的治理模式。
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指引下,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老年教育办学格局。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安徽是一个样板。
(六)加强专业化团队建设
老年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专兼结合、量质并重的专业化团队。老年教育队伍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者,而且还要成为老年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与“辅导者”。社区教育队伍既要具备基本的学历水准、专业 (学科 )素养、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具有一些特殊能力。另外,专业化建设,可能在地市一级到基层一级这个问题更加迫切。根据老年教育发展报告,老年教育的教师共计198,902人,其中专职教师6243人,占总数的4.6%;兼职教师128,639人,占总数的95.4%。现在的专职教师仅仅占到4.6%。而且这还是根据省里报上来的数据统计出来的,实际上能不能真的达到4.6%也不好说。这说明专职教师还是偏少,专业化水平不高。
(七)以数字化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里需要关注新提法“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数字化是一个引领,或者说把它作为一个基石,是实现学习社会建设、学习大国建设不能缺少的,其中当然也包括老年教育。放在政治报告里边,说明它的高度之高,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10.67亿人,要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教育数字化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数字素养与技能、数字基础课程建设、数字协同治理体系。数字化不仅创新学习者的学习路径,也丰富了学习教育资源。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教育创新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必要环节。
目前老年大学教育数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层级差异极大,缺乏规划设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上,省一级的要好一些,但是到了基层,信息化非常薄弱,可能只是一个教学平台或者一个公众号,至于网络资源的质量、教学互动和平台的管理功能则不尽人意。二是地域差异大,缺乏全国一盘棋的统筹考虑。三是重视硬件、轻视软件。智能设备的使用流于表面,不重视信息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及合理使用。尤其是对于基层学校来讲,从教学教务、校园生活、校园物联、大数据服务、智能化教学和服务等做了几个方面的思考。在示范校创建中,数字化建设作为一个加分项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文系根据作者在2024年1月“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2023年年会暨示范校创建培训班”上的报告整理,原载《安徽老年教育研究》2024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