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
史 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与评估专家组成员,中国成协科研机构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研究领域主要为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和职业技术教育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重要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紧密相连,面向未来期待呈现新发展。
成人教育功不可没
成人教育从无到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同时也是党领导下的成人教育百年发展史。党一向重视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功不可没,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领导的工农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多人不识字、没有任何文化,党的干部中接受过教育的也只是一小部分,所以成人教育应运而生,规模庞大、处处皆是。延安时期,党领导举办的多所大学、公学面向的对象几乎都是成人学员。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培养造就了党领导下的一批批人才,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立功奉献。
改革开放之后的近二十年,成人教育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并列为中国教育的四大板块。而随着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持续提升,成人教育在完成了学历补偿等历史性任务之后,其地位逐步式微。1998年原国家教委改称教育部,不再设立成人教育司,这对成人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看来,当时形势下如果积极推动成人教育向终身教育或社会教育改革转型,发展格局将是另外一个天地,而机构的设置或存废所带来的影响至为深远。
成人教育即是“面向成年人的教育”,有学者演绎为“促进人成长并成之为人的教育”亦无可厚非。2010年之后,“成人教育”这个专用语在相关文件中逐步被“成人继续教育”或“继续教育”所取代。然而直至今日,“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依然是国际教育界一个公认的标准用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ECO)主办过六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第七届大会亦将于2022年在摩洛哥举行。新时代成人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转型和创新,但“成人教育”不应被回避,“成人教育”表述也不应被弃用。
终身教育任重道远
终身教育对个体而言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对国家而言是全民教育、全纳教育;对社会而言是“大教育”,囊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融合、开放、大格局、可持续。终身教育首先是一种理念,而最需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的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涉及教育行政官员、校长和教师,而现实却是太多的教育工作者还没有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尚未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终身化的过程,以及教育的边界远非校园内外。
终身教育几乎涵盖所有教育,而成人教育对终身教育的贡献至为显著。终身教育是在成人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终身教育的思想和理论、实践与创新主要来源于成人教育的探索。我国终身教育在取得多方面成就的同时,依然有很远的路要走,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政府对于终身教育的首要责任是支持和促进,在国家层面没有出台促进终身教育发展的法规的背景下,福建、上海等地在十年前发布实施地方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做法十分难能可贵。我们期盼终身教育国家立法的尽早实现,也呼吁在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单独设立终身教育部门。
终身教育是大教育,社会上的诸多机构、组织、企事业单位,都发挥着终身教育的功能,或多或少,显性或隐性,有意或无意,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它们的终身教育功能发挥得更好、更充分。比如,发生在企业的教育活动我们称之为企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社会的价值作用决不可低估,但是没有受到更多重视,其价值空间亟待拓展。人们惯常看到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机构,在终身教育功能的发挥上越来越显著,但是在教育机构内部,数量众多的公立教育机构,除开放教育院校、社区学院(校)之外,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在发挥终身教育功能方面皆远远不够。尤其是大学,政府投入巨大,自身拥有很多资源,理应面向所在区域发挥更加广阔的教育功能。
终身学习铸就未来
终身学习由来已久,中国有句古语“活到老学到老”说的就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真正被重视是在上世纪末,在国内出现热度则是最近几年。我们所处的世界在不断加速变化是终身学习被重视的基本原因。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亦即意味着终身学习时代的来临。当今时代的每一个人,总是要面对变化,时刻都在迎接挑战,终身学习成为必选项而非备选项。终身学习指向终身成长,而离开终身学习则难有未来。美国华裔学者黄征宇在其著作《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中把终身学习同健康管理、情绪管理、思维改变、关系优化、事业掌控和财富创造等联系在一起,最后提出唯有终身学习才可以让人走向精神自由之境界。
终身学习当下成为一个热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把“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列为战略目标,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则提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无论政府文件还是在理论界学术圈,“终身学习”似乎被提得越来越多,“终身教育”好像出现得越来越少,但是终身学习不能取代终身教育,二者各有千秋。终身教育强调系统性和统筹性,更加突出政府的责任;终身学习强调主动性和能动性,更加突出个体的作为。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学习早于教育发生,但终身教育的提出则早于终身学习。没有终身教育的发展,缺少健全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格局则难以实现。
全民终身学习是一个理想境界。中国有十四亿人,十四亿人都成为终身学习者,那么中国就是世界第一的学习大国。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策略上,有必要对人群进行细分。比如,老年人的终身学习重点在于保持健康和升华生命价值,既不同于在读青少年也不同于在职中青年;又如,中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重点在于与学生共成长,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持续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显著区别于其他职业;再如,家长的终身学习则是父母与孩子共长共进以应对家庭教育的新诉求,具有自身独特性。此外,大力推进终身学习并实现“处处可学”,尤其让家庭的终身学习、职场的终身学习、社区的终身学习从理念落地为行动,需要多方面创造条件、盘活资源和营造氛围。未来社会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还有挑战。我们要以终身学习作为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挑战的首选项,在个体、团队、组织和社会四个层面全方位推进全民终身学习。
学习型社会期待新格局
学习型社会是基于终身教育与学习而产生的,有了全民终身学习就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大教育观和大学习观对于学习型社会至为关键,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是大教育,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是超越课堂和书本的宽广学习。学习型社会基于教育和学习变革而生,同时又超越教育的相对封闭和推动教育革新,促进教育在更高的广度与深度同经济、社会、文化、治理、生态建立链接和多元互动,体现出协同、跨界与融合。我国教育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内卷化、普遍焦虑和扭曲走形,应以学习型社会的协同理念革新教育世界。
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样态,其本质是以学习求发展,对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重大意义。国家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有二十年,我们也已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但仍处于学习型社会的初级阶段,未来之路必然很远。信息化时代知识的生产和传播都以加速度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也将迎来加速发展的新契机,而且应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国家资历框架为切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在更高水平上加快建设和创新发展。
以创新作为建设和发展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动力与手段,谋求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至为重大的顶级命题,而学习型社会在本质上是绿色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其根本落脚是以创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气候变暖、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消失,地球和人类面临重大危机。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精神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政治承诺。今年,中国又向世界庄严承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硬仗,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面向未来,让我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刻领悟其教育价值与意涵,将生态文明有机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农村各个场域寻求终身学习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融合,创新谋划学习型社会的新格局、新境界。
供稿|史枫